履约风险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或潜在问题,主要分为合同自身风险和履行过程风险两大类:
条款设计缺陷
合同条款与实际操作脱节,如“分阶段验收付款”未严格执行;
质量、数量、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约定模糊。
法律条款瑕疵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或效力待定;
未约定争议解决方式或管辖法院。
履约能力风险
对方经营状况恶化(如资金链断裂、破产);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
履约行为风险
延迟履行或提前履行导致额外成本(如仓储费用);
交付方式不符(如未按指定物流、未办理抵押登记)。
管理风险
内部管控流程缺失(如职责不清、责任推诿);
应急措施不当(如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处理)。
政策与市场风险
国家政策变化影响合同履行(如税收调整);
市场行情波动导致标的物价格大幅变动。
不可抗力风险
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履约受阻。
合同管理
精细化设计条款,明确质量、交付等关键内容;
建立履约进度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偏差。
风险预警
定期评估对方信用状况,设置履约保证金;
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不可抗力条款。
法律保障
保留证据及时主张权利,优先选择诉讼或仲裁;
熟悉《民法典》等法律规定,合理运用中止、解除权。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履约风险,降低合同违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