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审核就业协议是高校就业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确保协议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审核主体
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相关院系负责,通常在学生提交就业协议后进行。
法律依据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三方协议”)及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毕业生信息核对
核对协议中填写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学历、专业等基本信息是否与高校学籍档案一致。
协议条款审查
权利义务明确性 :检查协议是否清晰界定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如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保缴纳等。
法律合规性 :确认协议内容符合《劳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避免出现霸王条款。
学校权益保障 :确保协议包含学校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指导服务提供等权益的约定。
用人单位资质验证
核查用人单位的注册信息、经营资质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防止虚假招聘。
学生提交
学生需按学校要求填写完整的就业协议并提交纸质版。
部门审核
学校就业部门对协议进行初步审核,发现问题的协议会退回学生修改。
三方签字盖章
完成修改后,学生、用人单位及学校三方签字盖章,协议生效。
保护毕业生权益
通过法律条款约束用人单位,避免就业歧视、薪资拖欠等问题,为毕业生提供法律保障。
规范就业管理
为高校制定就业计划、统计就业率、办理就业落户等提供重要依据。
促进校企合作
明确学校在就业指导、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推动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若审核中发现协议存在问题,学校会及时与学生及用人单位沟通修改,确保协议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