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
汇总本月所有相关财务记录,包括会计账簿、银行对账单、发票、报销单据等。
数据整理
计算期初余额(如资产负债表)和本期发生额(如利润表)。
制作汇总表格,确保账项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
填写公司名称、报表日期等基本信息。
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填列,部分数据可直接从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获取。
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
利润表
记录本月收入、成本、费用及利润。
采用“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双重填报方式:
本期金额:1月1日至报告月末累计数;
上期金额:上年同期累计数。
现金流量表
反映现金流入(如销售收入、投资收入)和流出(如采购支出、税费缴纳)。
部分数据需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计算得出。
数据核对
核对原始凭证与汇总表的一致性,修正错误或遗漏。
利用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交叉验证。
报表计算
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利润;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经营收入-经营支出。
审核与复核
由财务负责人或审计人员审核报表真实性、准确性。
对比历史数据,检查异常波动(如利润大幅增长/下降)。
报表格式
按会计准则规范填列,确保格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