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什么是转移性就业

什么是转移性就业

发布时间:2025-05-04 19:40:43

转移性就业是指劳动力因经济、技术、政策等因素,从某一地区或行业转移到其他地区或行业,并在新的领域获得就业机会的过程。这一概念主要涉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特点如下:

一、核心定义

转移范围

主要指农村劳动力(农业户口)离开原居住地,到其他地区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

转移原因

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导致农业劳动力过剩、政策引导(如户籍制度改革)等。

转移方式

可通过务工、经商、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且通常涉及跨县域流动。

二、关键特征

人口属性

通常指具有农业户口、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劳动力。

年龄限制

男性16-59岁,女性16-49岁,且需具备劳动能力。

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政策促进转移就业。

三、意义与作用

经济意义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社会意义

改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公平。

政策意义

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四、相关保障措施

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权益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转移就业人员享有基本权益。

信息服务 :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对接服务。

转移性就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常见的社会现象,需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温馨提示:
本文【什么是转移性就业】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