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协议中的违约情形,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
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拒绝到约定单位报到。
未履行基本义务
未及时送交就业协议书或拒绝接受用人单位调配;
未提供协议约定材料(如学历证明、体检报告等);
未按照约定履行工作职责或工作质量不达标。
特殊情形
被录取为研究生但未履行协议约定(需协议中明确标注);
因不可抗力或重大变故无法履行协议(需提供充分证明)。
未按约定录用
无故拒绝录用已签约毕业生,或录用后未按约定提供工作条件。
违反服务期、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需支付违约金(不得超过培训费用);
未经同意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或竞业信息。
其他违约行为
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社保等劳动报酬;
以暴力、威胁手段迫使劳动者签订协议。
协议条款的效力 :若协议中明确约定了违约情形及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需严格依据条款判断;
证据留存 :违约方需承担举证责任,建议签约时留存沟通记录、邮件等证据。
综上,判断是否违约需结合协议具体条款和实际行为,建议签约前仔细阅读条款,签约后及时履行义务并保留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