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前期财务做账需重点搭建基础账务体系、规范收入与成本核算,并做好税务规划。以下是具体要点:
设置会计账簿
建立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完整体系,确保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分类记录清晰。
规范凭证管理
所有收支需有发票、收据等原始凭证,定期核对POS机、银行流水与实际现金差异。
多渠道收入分类
区分堂食、外卖、团购等收入来源,按日汇总并分类记录(如现金、移动支付、挂账)。
发票及时登记
顾客开具的发票需当日登记,避免漏记收入。
食材成本管理
采购时通过“原材料”科目记账,领用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新鲜食材采用“原材料”核算,易腐品按损耗计入成本。
月末盘点库存,计算实际成本(期初库存+采购-期末库存)。
酒水与调料分类
单独设置“库存商品”科目,避免与食材混淆。
固定费用
房租、水电等按月分摊至“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变动费用
食材采购、包装耗材等按实际发生记账。
增值税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按3%征收率纳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进项税(如食材、设备采购发票)。
成本率监控
定期计算成本率(成本/收入),行业通常控制在30%-40%。
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
固定资产按税法规定折旧,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
内部调拨与在建工程
有账面价的资产按原价调拨,装修等在建工程扣除可移动资产后入账。
实施“日清日结”制度,建立菜品标准成本卡,实时监控食材成本占比(30%-50%)。
通过以上步骤,餐饮企业可有效规范前期财务,为后续运营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