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误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如工件位置)相对于理想要素(如设计基准)的变动量,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这是由于加工时使用的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具体表现为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例如,在平面定位中,若设计基准是平面α,而实际加工时使用的基准平面β与α存在偏移,则该偏移量即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这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基准面或定位元件本身存在制造误差或装配误差,导致基准面在加工尺寸方向上发生位移。例如,定位元件(如V形块、平面度块)的制造精度不足,或装配时未达到设计要求,都会引起基准位移误差。
定位误差的量化 :通常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该区域与公差带形状相同,能包容实际被测要素。
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定位误差一般占零件工序允许误差的1/3~1/5,因此需通过合理设计夹具和工艺来控制。
在特定场景下,定位误差还可能包含其他因素,如:
重复定位误差 :同一工件多次定位时产生的累积误差;
随机性误差 :由不可控因素(如温度、振动)引起的误差。
但根据经典定义和大多数工程应用场景,定位误差主要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