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科目,分常设科目和特殊科目两类:
明经科
考察儒家经典(如《诗》《书》《礼》《易》《春秋》等),考试形式包括帖经(默写经典段落)、墨义(解释经典义理)等,侧重经义理解。
进士科
以诗赋、策论为主,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核心内容。策论考查时务处理能力,要求结合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俊士科
唐初选拔文学才能突出的考生,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但录取率极低,逐渐被淘汰。
明法、明字、明算
分别考查法律知识、书法能力和数学水平,但整体受重视程度较低。
制科 :由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特殊人才,如选拔武将的武举(含马射、步射等项目)。
考试层次 :分州县预试、中央省试(由礼部主持)和殿试(皇帝亲审)三阶段。
录取标准 :进士科难度最高,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强调文学与政治素养并重。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史料,涵盖隋唐科举的核心科目及制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