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历划分主要依据科举制度,从低到高分为以下等级:
童生
科举最初级阶段,通过县试、府试后获得资格,可学习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无正式学历。
秀才
通过省级院试(省学政主持),具备做官资格,可进入国子监学习或自学,相当于现代高中毕业。
举人
通过乡试(省级考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为亚元,可参加会试,具备中高级官职资格。
贡士
通过会试(京城礼部主持),第一名称会元,可进入殿试,属于进士预备阶段。
进士
通过殿试(皇帝主持),分为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是最高学历,可任高级官职或从事文化、政治任务。
补充说明 :
状元、榜眼、探花为进士前三甲,学术地位最高,常被任命为翰林院院士。- 翰林院中的庶吉士(进士出身)可晋升为五经博士等高级官职,相当于现代硕士学位。以上划分综合了科举各阶段的核心特征,未包含童生等非正式学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