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叹故人不再的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直接表达故人已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十年生死为背景,表达对亡妻的永恒思念。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通过景物变迁反衬人事无常,抒发现世沧桑与故人离别的悲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黄鹤楼为地标,追忆与友人的离别场景。
二、通过时空对比表达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照旧东流"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以斜阳、绿波等意象,展现故人消失后的孤寂感。
"小池照旧,彩鸳双戏。念当时风月,如今怀抱,有盈襟泪"
蔡伸《水龙吟·重过旧隐》,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凸显故人已逝的无奈。
三、以自然意象寄托哀思
"故人已去别,故地犹存吾"
白居易诗句,以故地不变反衬故人已逝的痛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借春风、明月等意象,表达对故人思念的绵长。
四、哲理性表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以沧海、巫山比喻对故人情感的难以替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为送别诗,但蕴含故人虽逝情谊长存的哲理。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故人离别的哀思,既有直白追忆,也有借景寄情的艺术表达,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关于时光与情感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