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方式根据应用领域和物质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垛堆法
适用于有包装的货物和裸装计件货物,通过不同排列方式提高稳定性。 - 常见形式 :
重叠式 :逐层向上整齐码放(稳定性较差,适合袋装/箱装);
压缝式 :上层货物跨压下层两件货物之间(梯形结构);
纵横交错式 :每层方向垂直堆放(适合管材/长箱装);
通风式 :相邻货物间留空隙(防潮散热,适合箱装/桶装);
栽柱式 :使用U形货架固定(适合棒材/管材);
俯仰相间式 :上下表面凹凸相扣(适合槽钢/钢轨)。
成组堆码法
使用货板/托盘/网格等工具扩大堆存单元,同类货物组合单元高低一致,提升稳固性。
晶体堆积方式
立方最密堆积(CCP) :等大球体紧密堆积,空间利用率74.05%,常见于金/银/铜等金属;
六方最密堆积(HCP) :底面菱形锐角60°,常见于铍/镁等金属;
立方体心堆积(BCC) :面心立方晶胞,包含14个原子分属4层,常见于钙/锶等金属;
金刚石型堆积 :倒格子结构,硬度最高,常见于金刚石。
非晶体堆积方式
面心立方堆积 :每个原子与4个邻居配位,常见于石墨;
六方最密堆积的变形 :六方锥取三分之一晶胞,底面菱角60°。
金属晶体堆积
密置双层 :A层与B层叠加形成最密堆积,仅1种叠合方式;
四面体/八面体空隙 :金属原子排列形成规则空隙结构。
矿物晶体堆积
通过不同晶胞排列(如A1型、A2型)形成多种堆积形态,具体取决于矿物成分。
堆积方式需根据物质特性(如形状、密度、稳定性需求)选择,物流领域侧重空间利用率和操作便捷性,化学领域则关注原子排列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