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卫生保健主要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及安全防护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洗手习惯
接触脏物、上厕所、咳嗽或打喷嚏后必须洗手,使用温水和肥皂彻底搓洗20秒以上,用干净纸巾或手帕擦干。
教师需通过示范和提醒帮助幼儿养成习惯,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不良行为。
口腔护理
每天早晚刷牙2次,使用儿童牙膏,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头发与指甲管理
每天梳头,保持头发整洁;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过长影响卫生。
身体清洁
每天洗澡,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发感冒;洗澡后及时擦干身体。
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避免暴饮暴食。
食用果蔬前需用流动水清洗,餐具定期消毒,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食物。
饮水与营养
每天保证充足饮水,多喝温水促进代谢;多摄入含维生素A、C的食物以增强免疫力。
教室清洁
保持教室整洁,定期通风换气,维持适宜温度(冬季18℃左右);地面、桌椅、玩具等常接触物品需定期消毒。
空气质量管理
避免室内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清扫灰尘和过敏原,减少呼吸道疾病风险。
作息规律
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午睡时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
防寒保暖
冬季注意幼儿衣物增减,避免着凉引发感冒;户外活动时选择轻便运动鞋。
环境安全
定期检查教室设施,排除安全隐患;教育幼儿识别危险源,掌握基本自救技能。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有效保障小班幼儿的身体健康与安全,为其成长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