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两大模块,具体科目如下:
数学类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工程计算提供基础。
物理类
大学物理(力学、电学、光学等),理解物理原理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化学类
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涉及材料科学和工艺分析基础。
工程基础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电工学、材料力学等,构建工程实践的学科框架。
船舶原理
包括船舶静力学、阻力、推进、操纵性等核心内容。
船舶结构与强度
结构力学、材料力学、船体强度计算与校核方法。
船舶设计基础
船舶设计流程、规范及案例分析。
制造与工艺
船体修造工艺、焊接技术、舾装工艺等实践性课程。
质量与检验
船舶质量检验标准、无损检测技术及安全规范。
电气工程方向 :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自动化控制、电站设计等。
智能船舶 :智能制造基础、物联网在船舶中的应用等。
海洋工程 :海洋平台结构、海洋资源开发等。
CAD/CAM技术 :船舶制图、三维建模与加工工艺设计。
生产管理 :造船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及质量追溯。
专业英语 :阅读国际技术文档、参与国际交流。
通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证书(如船体放样、焊接操作等)提升实践能力。
以上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船舶设计、制造、检验及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部分院校还注重国际化培养方向,增加船体放样、国际标准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