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开槽需遵循规范流程与安全标准,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五个核心步骤:
工程设计与规划
由专业工程师确定开槽位置、深度、尺寸及施工方案,确保符合建筑结构要求。
现场清理与测量
清理施工现场杂物,使用测量工具(如标尺、激光测距仪)弹线定位,标记槽道轮廓线,避免误伤水电管线。
专业设备
采用开槽机(含金刚石锯片)或墙面开槽机,根据墙体材质选择切割盘,确保切割深度22-30mm、宽度25-30mm。
辅助工具
配备空气压缩机、铲刀、铁钩等,用于清理碎屑和辅助作业。
精准切割
沿标记线稳定进刀,保持槽口平直,避免大面积横向开槽(承重墙≤30cm,非承重墙≤50cm)。
结构保护
开槽前用探测器定位水管/电缆,施工中避开承重结构,确保墙面/地面完整。
个人防护
戴护目镜、手套、口罩,开槽时保持通风,减少粉尘吸入。
现场管理
开槽后及时清理碎屑,使用吸尘器或压缩空气设备,避免二次污染。
槽道修复
用匹配材质的填充材料修补槽口,确保平整且不影响结构安全。
管道/电缆安装
将管线放入槽道并固定,进行功能测试(如灌浆密封)后回填夯实。
注意事项 :开槽深度通常≥30mm,避免在承重墙或水管/电缆附近操作,施工前需与设计师确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