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财务审计是依法对学校及其所属单位资金、资产及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真实性与合规性审查
核查收入是否真实取得、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包括财政补助、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是否统一核算,有无虚报、瞒报或违规操作。
预算执行监督
检查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或违规调整预算的情况。
收入与支出合规性
审核收费项目、标准是否经批准,有无擅自增加收费或乱收费行为;核查事业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
资产配置与使用效率
审查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使用是否规范,是否存在闲置或浪费现象。
产权与处置管理
核查固定资产产权登记是否清晰,处置程序是否合规,有无资产流失风险。
制度健全性评估
检查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采购制度等是否完善,是否覆盖所有关键业务环节。
执行有效性监督
审核大额支出审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等流程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教育资金专项审计
针对营养餐、贫困生补助等专项教育资金,审查筹措、拨付、使用是否合规。
经济责任审计
对院系、部门负责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资金管理能力等。
绩效审计
评估学校资金使用效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上述审计活动,学校财务审计旨在:
保障资金安全,防止滥用和浪费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经济行为
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服务学校可持续发展
审计结果通常形成审计报告,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