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以草木黄落象征离愁,兰菊寄托对佳人的思念。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草木深暗喻国家残破后的荒芜,花鸟因人伤而悲啼。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兰桂自喻,表达高洁不屈的品格。
《春望》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草木虽无言,却映照出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期盼。
《游子吟》孟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草喻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无法报答的遗憾。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通过田园草木的生长,反映人生的辛酸与无奈。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草木成为诗人寄托孤寂与清幽意境的载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木的繁茂与浅淡,暗示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蒿里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草木成为战乱中人们哀思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