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体主要分为以下五类,涵盖古代诗歌的核心形式:
四言诗
最早的诗体,盛行于西周至春秋战国,以《诗经》的《国风》《小雅》《大雅》为代表,每句四个字,语言简练。
五言诗(五古)
成熟于汉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每句五个字,形式灵活,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七言诗(七古)
唐代发展成熟,如《长恨歌》《将进酒》等,每句七个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杂言诗
句式长短不固定,可包含五言、七言等,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叙事诗,兼具古体诗与近体诗特点。
古体诗总称
包含上述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诗,不拘对仗和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不限,如《楚辞》《乐府诗》等。
补充说明 :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近体诗包括律诗(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形式严格。- 乐府诗虽属古体诗范畴,但常以“歌”“行”等名称出现,如《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