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合唱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围绕音乐基础、合唱技巧、表演能力及艺术素养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乐理与和声
音高、音阶、音程、和弦、调式等基础理论
和声原理与写作技巧
视唱练耳
节奏、音准训练,唱名、简谱、五线谱视唱能力
听力训练与音乐识别能力
音乐简史与鉴赏
音乐发展历程、重要作曲家及作品赏析
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与演变
合唱与指挥
合唱基本理论、排练方法与技巧
指挥技巧(手势、表情、节奏控制)
声乐演唱
发声方法、呼吸技巧及音准训练
音乐表现力与舞台表现能力
民族乐器与舞蹈
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如二胡、笛子等)
少数民族舞蹈动作与编舞技巧
复调与曲式分析
复调音乐理论、写作技巧
曲式结构分析与音乐风格理解
音乐文献与创作
音乐文献阅读、评论写作
简单歌曲创作(旋律、和声、配器)
舞台表演与教育学
舞台表现力训练、形体语言
音乐教学法、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合唱排练与演出 :定期参与校内合唱活动及校外演出
乐器伴奏 :钢琴、打击乐等乐器演奏技巧
跨学科选修 :如歌剧表演、民族戏剧等
以上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合唱指挥、声乐演唱、民族音乐创作及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音乐理论素养和跨文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