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电子核数是什么

电子核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5 12:46:02

电子核数是指原子或离子在电中性状态下的核外电子数量。以下是关于电子核数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定义

电中性状态 :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整体呈电中性,即正电荷(质子数)等于负电荷(电子数)。

核心与电子云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含质子和中子)和围绕其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云组成,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则。

二、电子排布规律

最外层电子数 :通常不超过8个(氢和氦为特例,均为2个);

次外层电子数 :不超过18个;

能量优先原则 :电子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三、实际应用

原子序数与电子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等于电中性时的电子数;

离子电子数 :通过得失电子数调整原子序数得到,例如钠离子(Na⁺)失去1个电子,电子数为11-1=10。

四、示例

氧原子 (O):原子序数8,电中性时电子数8,电子排布为1s²2s²2p⁴;

氯离子 (Cl⁻):原子序数17,获得1个电子后电子数18,电子排布为。

五、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区别

指标定义关系示例
质子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决定原子序数氧(O):8
中子数原子核中中子数影响原子质量氧-18:8+10=26
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时等于质子数氧(O):8

总结

电子核数是描述原子或离子电中性状态的关键参数,其排布规律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并通过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平衡维持原子的稳定性。

温馨提示:
本文【电子核数是什么】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