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农电专业(农业电气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三个模块。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课程体系梳理:
电工电子技术
掌握电路分析、电子元件应用等基础理论。
机械基础与机械设计基础
学习机械原理、设计方法和工程制图技能。
液压与气动技术
了解流体机械原理及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电机与拖动基础
掌握电机选型、调速及拖动系统设计。
C语言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础编程与微控制器应用开发。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学习传感器原理、信号处理及检测方法。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电气控制原理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
供配电技术
农村电网设计、电力分配与节能技术。
智能农机装备与农业物联网技术
智能农业设备操作、传感器网络及数据融合。
农业电气系统设计
农业场景下的电气系统规划与优化设计。
农业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
无人机操作、航拍监测及农业喷洒系统集成。
高电压技术
高压电路、绝缘技术及安全规范。
新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导论与项目管理
农业项目规划、成本控制及团队协作。
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
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智能决策支持。
金工实习 :基础金属加工与机械装配实践。
电气安装工程实习 :变电站、配电系统等现场操作。
课程设计 :如PLC程序设计、供配电方案设计等。
部分院校需选考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
少数院校可能包含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等方向课程。
以上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电气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智能化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适应农村电气化发展需求。具体课程安排可能因院校特色有所差异,建议参考目标院校的官方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