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以下九种,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通过相似性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均出现(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 :本体、喻体出现,省略比喻词(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
借喻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将物拟人化或人拟物化,增强表现力:
拟人 :赋予无生命事物以人的行为或情感(如“桃树、杏树争春”);
拟物 :将人比作物或事物(如“他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通过并列结构增强节奏感和说服力:
例如:“爱心是火,点燃希望;爱心是水,滋润心田;爱心是光,驱散黑暗。”。
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引导思考:
自问自答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问不答 :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加强语气:
肯定式反问 :如“克服困难不是一种享受?”;
否定式反问 :如“时间能倒流吗?”。
通过放大或缩小特征突出表现: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对称句式增强韵律美: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用相关事物代替本体,简洁含蓄:
例如:“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以“长城”代指波涛)。
通过差异对比强化表达:
例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反语 :正话反说(如“这措施真好”实为讽刺);
双关 :利用谐音或语意双关(如“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顶真 :首尾相连(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
通感 :移觉描写(如“月光如流水般洒在身上”)。
建议考生结合具体题型(如记叙文侧重拟人、议论文侧重比喻)进行针对性训练,并注意修辞手法与语境的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