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涵盖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两大模块,具体课程因院校和培养方向略有差异,但核心内容相对固定。以下是主要课程分类及示例:
中医学基础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核心概念。
中医诊断学基础
学习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技能。
中药学与方剂学
了解中药性味归经、配伍禁忌及经典方剂的组成与功效。
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及生理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经络与腧穴学
学习经络分布、穴位定位及作用机制,结合临床进行实操训练。
针灸学与推拿学
掌握针灸、推拿手法及治疗原则,包括毫针刺法、推拿按摩技巧等。
康复评定技术
学习常用康复评估工具与方法,如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等。
物理疗法技术
包括热疗、光疗、电疗等现代康复技术,以及传统中医疗法如刮痧、拔罐等。
常见疾病康复
针对偏头痛、颈椎病、腰肌劳损等常见疾病,学习中医康复方案设计。
康复护理学
掌握康复期患者护理要点,包括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
中医养生学
学习药膳、食疗及气功等养生方法,实现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
综合实训
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提升中医康复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包括人社部考试、康复治疗师等资质认证。
中医康复治疗专业还注重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如针灸结合运动疗法、药膳结合心理干预等。课程设置强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康复技术为手段”,培养具备临床康复、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