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利系统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显着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现代水网框架基本形成
以南水北调东线、胶东引黄调水等工程为核心,山东构建了覆盖全省的“T型”调水大动脉,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与地方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截至2024年,全省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超550亿元,居全国首位,为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防洪与水资源调配能力显着提升
全省64座水库纳入国家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50处大型灌区完成配套与节水改造,防洪标准提升至10-20年一遇。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覆盖11个市、68个县(市、区)。
农田水利与灌区建设
推进16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48座病险小型水库提前完成安全鉴定,50处大型灌区纳入国家规划,年供水能力提升30个百分点以上。
科研与推广体系完善
山东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山东水利》期刊是省级科技期刊,长期开展水利改革、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成果推广。2024年,山东水利系统获得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优秀等次,连续4年位居沿黄9省(区)第二位。
智慧水利建设探索
推广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库、河道等水资源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提升管理效率。
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着
全省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189亿元,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部分河段实现断面达标。
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
实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三年强基行动,新增水土保持面积50万亩,生态修复工程覆盖全省90%以上。
保障民生与乡村振兴
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96.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2%,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3.2和30个百分点。2022年主汛期未发生重大险情,连续3年实现大中型水库、骨干河道零事故。
开放合作与创新机制
推出100个水利项目吸引社会资本,2024年利用金融和社会资本超289亿元,居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首位。通过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措施,推动工程快速落地。
山东水利以“既不怕旱,又不怕涝”为目标,通过大规模投资、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构建了现代化水网体系,显着提升了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服务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