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形势在2025年呈现出多重压力与稳定态势并存的复杂局面,具体分析如下:
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存在
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较去年增加43万人,叠加脱贫人口3000万以上的转移就业需求,就业岗位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十一五”人口红利消退(五年新增劳动力超5000万人)导致存量压力长期存在。
结构性矛盾突出
传统行业岗位减少(如制造业、物流因技术升级萎缩),新兴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但劳动力技能匹配度不足。企业招聘门槛提高,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及实习经验,导致求职者竞争力下降。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波动、国内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等因素可能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
政府明确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目标,并通过宏观调控稳定经济、提振信心,形成经济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市场用工需求回暖
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恢复带动企业用工需求回升,特别是2023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下降至5.2%,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降至4.1%。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加强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政府推出专项服务攻坚行动,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助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提升劳动力素质
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缩小教育与市场需求差距,特别是加强新兴行业相关技能培训。
优化就业服务
完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精准匹配服务,降低求职成本。
支持创业创新
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措施鼓励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我国就业形势在总量压力与政策调控下保持总体稳定,但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环境变化仍需持续关注。需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政策配套、激发市场活力等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形势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