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的经营模式主要根据企业运营主体和资源配置方式划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营配送模式
企业独立建立配送中心,负责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常见于大型企业或连锁企业(如零售连锁、制造企业)。该模式可实现供应、生产和销售一体化,降低中间成本,但需投入大量资源。
第三方配送模式
企业将配送任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此模式,大型活动(如电商促销)可能结合自营与第三方合作。
共同配送模式
多个企业联合组建配送联盟,共享资源(如仓储、运输),实现规模经济。适用于需求规律性强的商品,可降低单个企业的物流成本。
销售配送模式
企业通过配送促进销售,常见于电商网站或销售型企业。分为零售型(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批发分销型(供应其他企业)。
供应配送模式
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稳定供应,如工业原料、化工产品等。通常采用计划性强的“门到线”“门对库”或“门到门”服务。
生产资料配送模式
针对工业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采用批量运输、定时配送或集团配送,强调连续性和计划性。
生活资料配送模式
涵盖食品、日用品等,需关注保鲜、卫生等质量要求,常采用即时配送或多批次小批量配送。
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大型电商在旺季自建物流不足时,结合第三方物流完成配送。
JIT(准时制)配送模式 :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精准配送,减少库存成本。
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场景,企业需根据规模、需求、成本等因素选择。例如,零售企业可能侧重自营+第三方合作以平衡灵活性与成本,而大型制造企业则更依赖自营模式实现供应链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