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乔木”的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直接描写乔木形态与环境的诗句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以乔木为背景渲染清明寒食节的哀思。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通过乔木与荒废池苑的对比,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汉广》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以乔木象征永恒的思念。
二、乔木与情感寄托
《诗经》佚名: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表达对远方故人的深深眷恋。
罗隐《送别》: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以乔木隔绝两地的意象,寄托离愁别绪。
倪瓒《题画》: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通过乔木与青苔的意象,抒发现代文人对故居的追思。
三、乔木与自然景观
李曾伯《水调歌头·乔木老盘谷》:乔木老盘谷,仙李盛峨岷。以乔木与仙李、明月等意象,构建超凡脱俗的意境。
郭印《苦热》:旱魃难除遣,南箕未可招。安能飏双舄,飞去学王乔。借用王乔的典故,表达对清凉的渴望。
王维《纳凉》: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以乔木与清流的组合,描绘山水相依的禅意画面。
四、乔木与历史典故
李溟《无题》:乔木挂斗邑,水驿坏门开。通过乔木的意象,隐喻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仇远《言怀》:故家乔木尽丘墟,笋石犹存十数株。以乔木的衰败与笋石的顽强,表达对往事的感慨。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先达之语,皆以礼相待,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是日从先达游,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林,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余同游者,咸大乐之。后遂至杭,绝景与余俱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余同游者,咸大乐之。后遂至杭,绝景与余俱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余同游者,咸大乐之。后遂至杭,绝景与余俱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余同游者,咸大乐之。后遂至杭,绝景与余俱适。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余同游者,咸大乐之。后遂至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