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留学的原因可从以下多方面综合分析:
政治经济抱负
徐志摩自幼受父亲影响,立志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期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推动国家变革。他最初计划赴美学习银行学,后因受罗素思想吸引转至英国,最终在剑桥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为未来从政经济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文学创作追求
留学期间,徐志摩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学理念,尤其是剑桥大学的学术氛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在康桥(剑桥旧译)度过的两年,成为其诗歌创作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奠定了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地位。
罗素思想的吸引
1919年,徐志摩受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启发,决定从美国转至英国深造。虽未能直接成为罗素弟子,但罗素的思想对其政治观念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剑桥大学的教育资源
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徐志摩以特别生身份自由选课,接触了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多领域知识,其学术视野得到极大拓展。此外,康桥时期的自然环境与学术氛围成为其灵魂栖息地,进一步催生文学创作。
时代背景
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徐志摩对现实不满,渴望通过留学寻找救国之道,实现“理想中的革命”。
家庭支持
凭借富裕家庭背景,徐志摩获得经济支持。父亲最初安排其赴美学习金融,后因追罗素转至英国,家庭在资金和关系网络上给予重要保障。
摆脱束缚
徐志摩对包办婚姻深感厌恶,留学成为其追求个人自由与独立的重要契机。
情感经历
部分资料暗示,徐志摩留学期间与林徽因的接触可能对其回国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说法尚无确凿证据。
综上,徐志摩留学是理想追求、学术探索与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也蕴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