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风向的绘制需结合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近地面)三个因素,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画垂直于等压线的直线,表示风的初始方向。
考虑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风向向右偏转约40-90度,最终与等压线成30-45度夹角。 - 南半球 :风向向左偏转约40-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考虑摩擦力(仅限近地面)
摩擦力会减慢风速并改变风向,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成锐角。实际作图中通常不直接体现摩擦力,但需注意其影响。
确定最终风向
风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作图时通常先画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半球偏转,最后标注风向。
风向符号 :用风杆(长线段)加风尾(短线段)表示,风尾横杠数表示风力等级(1-6级,一横=2级,最多三横=6级)。- 标注说明 :在箭头上添加风向标,注明“东北信风”“东南季风”等名称。
高空风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显着,高空风完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赤道与极地 :赤道附近主要受垂直地转偏向力影响,极地主要受水平地转偏向力影响。
结合气压带(如信风带、西风带)判断区域盛行风向,例如东亚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