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节能检测主要评估产品在不同维度上的能效表现,具体检测项目及标准如下:
光通量测量
评估灯具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总光输出能力,单位为流明(lm)。
功率与能效测试
测量实际功率、输入电流、电压及功率因数,判断是否达到标称功率和能源利用率。
计算光效(流明/瓦特),数值越高表示能效越高。
色温与显色性
确定光源色温(开尔文),影响照明场景的冷暖氛围。
通过显色指数(CRI)评估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值越高越接近自然光。
寿命测试
模拟长期使用环境,测试6000小时光通维持率及10000小时光通衰减情况,评估耐用性。
温度循环与湿热测试 :模拟高温(如40℃)和低温(如-20℃)环境,检测性能稳定性。
振动与冲击测试 :评估产品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抗冲击能力。
电气安全 :检测绝缘电阻、耐电压、接地保护等,防止触电风险。
防火性能 :通过阻燃材料和结构设计测试,确保使用安全。
上射/下射光通比 :评估光线分布均匀性,适用于特定场景照明需求。
空间等照度曲线 :模拟实际场景光照分布,判断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节能产品需通过国家或国际标准认证,如:
中国标准 :GB/T 14001(环境管理)
国际标准 :IEC 60594(照明设备安全)
检测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性能检测 (50天):包括标记、尺寸、初始光通量、功率因数等。
长期稳定性测试 (90天):6000小时光通维持率检测。
最终认证测试 (130天):6000小时光通维持率及10000小时光通衰减检测。
通过以上综合检测,确保灯具在节能、安全、耐用等多方面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