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扶工作”的具体内容,综合不同地区的实践案例和政策文件,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扶志
通过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措施,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发其脱贫内生动力。例如南召县通过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方式,鼓励贫困户参与产业就业。
扶智
针对文化程度低、技能不足的群体,开展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带动等,提升其发展能力。如江达县设立培训基地,开展80期技能培训,覆盖3421人。
扶劳
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产业发展项目、惠民政策等,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例如南召县依托政府岗位和产业项目,促进贫困户再就业。
扶业
发展特色产业、推广农业技术、协调企业帮扶,增强贫困户的产业支撑能力。如旌德县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发放资金支持种养殖业发展。
扶风
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宣传,营造勤劳致富的社会氛围,转变"等靠要"思想。例如江达县开展"凡勤必扶"试点项目,支持自主创业。
固本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扶贫工作的组织力和执行力。如青泥洞乡通过严格项目审批,确保"四扶激励"资金规范使用。
部分地区将"四扶"与"四送"结合,例如:
送健康 :开展医疗救助、健康咨询;
送教育 :提供学业辅导、资助贫困学生;
送技术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指导。
"四扶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思想引导、能力提升、产业支撑和机制保障,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施路径,如南召的"四扶"侧重分类指导,江达的"四扶激励"强调典型示范,旌德的"支部共建"突出党建引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