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是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空气消毒
日常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雾霾天增加机械通风或紫外线消毒。
封闭空间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日或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通风)。
特殊区域消毒:ICU每日空气培养要求细菌总数≤200个/m³,使用84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
地面与物体表面消毒
日常清洁:含氯消毒液拖地1-2次/日,污染时使用1000mg/L浓度消毒30分钟。
物品消毒:玩具每周浸泡消毒,纸质书籍每2周紫外线消毒或暴晒。
医疗器械
一用一灭菌,优先选择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物品使用环氧乙烷等低感染性灭菌剂。
手术器械需在手术前再次消毒,术后地面和空气需严密消毒。
生活用品
一人一巾被褥,每日消毒(曝晒或含氯消毒液浸泡20分钟)。
餐饮具每餐后高温蒸汽消毒30分钟或煮沸15分钟。
标准防护
医务人员进入感染区需穿隔离衣、戴手套,必要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手部卫生:接触前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接触排泄物后用含碘消毒液浸泡1-2分钟。
操作规范
无菌操作:一人一针一管,换药时使用无菌持物镊,晨间护理湿式扫床。
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需专用容器收集,高压灭菌后集中销毁。
病区管理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
隔离房每日消毒2次,患儿用品单独消毒。
特殊感染处理
重症患者(如ICU)需严格限制人员流动,使用1000mg/L浓度消毒剂浸泡医疗器械。
感染监测
设立感染监测员,定期培训医务人员,督导消毒措施落实。
空气培养、器械灭菌效果定期检测,确保合格率100%。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方案,记录分析数据,及时改进薄弱环节。
以上内容综合了医院不同场景的消毒隔离要求,需根据具体科室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