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意义和特点如下:
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支,与选择性考试共同构成高中学业评价体系。其本质是 对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基本学业要求的考核 ,属于 标准参照考试 ,以“合格”或“不合格”作为评价结果。
高中毕业资格门槛
仅当合格性考试通过时,学生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衔接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般需合格后方可参加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考试的等级性考试。
高校招生的参考依据
普通高校招生时,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如上海综合评价、浙江三位一体)会参考合格性考试成绩。
部分高校将合格性成绩计入总成绩(如浙江)。
科目设置 :涵盖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
考试安排 :分阶段进行,高二学生需考7门,高三学生考3门。
成绩等级 :采用“合格”“不合格”制,未达合格标准需重考。
与高考的关系 :合格性考试是高考的“前置关卡”,而非直接评价高考能力。
与选择性考试的关系 :合格性考试成绩影响能否参加选择性考试,但两者成绩不直接挂钩。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评价,既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检验,也是升学的重要依据。其核心在于“强化基础”,确保学生掌握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后续学习及高等教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