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的古诗文,主要通过长度、面积、容量等单位表达,常见于唐代及宋代作品。以下是典型示例:
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尺”为单位,表现瀑布的雄伟。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八千里路云和月。”
用“里”(约540米)形容征战距离,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
刘禹锡《平权衡赋》
“播二气而是分晷度,立五则而在审权衡。”
通过“钧”“铢”等古代度量衡单位,阐述标准与公平。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以夸张的“里”“仞”表现山河壮阔。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
以“亩”为单位,反映农耕社会的生活场景。
杜甫《月夜忆舍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用“斗”“钱”等容量单位,表现宴饮的丰盛。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
以“尺”(唐代约30.7厘米)比喻情感的深厚。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千寻铁锁沉江底。”
“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暗喻江水之深。
以上诗句通过具体计量单位,既丰富了文学表现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度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