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主要基于以下核心观点:
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创造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生产活动本身会创造对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的需求,而储蓄通过利率机制转化为投资,进一步推动生产扩张。
价格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
该学派主张市场通过价格波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当产品滞销时,价格下跌会促使企业调整生产,减少浪费并增加储蓄,从而通过投资回升需求。
减税政策
通过大幅降低税率,尤其是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刺激投资和消费热情,扩大生产规模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例如,里根经济学时期通过减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控
倡导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相适应,避免过度干预。部分理论家建议转向金本位制以稳定货币价值。
减少政府干预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减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直接调节作用,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控制财政赤字
通过缩减政府开支、降低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避免过度财政刺激引发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批评凯恩斯主义过度依赖需求管理,认为这可能导致“滞胀”(失业与通胀并存)。他们主张通过改善供给条件(如税收优惠、市场机制完善)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积极影响 :减税和市场化改革在短期内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
局限性 :过度减税可能加剧收入不平等,且对财政可持续性存疑。
综上,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强调通过供给端改革(如减税、市场化)实现经济复苏和充分就业,反对单纯依赖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