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的名言诗句,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自然、人际、哲理等不同维度:
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描绘洞庭湖秋夜的静谧与美丽,以“和”字表现自然景色的交融。
蒋防《春风扇微和》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
通过“和风”与“早春”意象,展现季节交替的温柔与生机。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以“和”字隐喻生命的延续与人际间的温情。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区分“和”与“同”的哲学内涵,强调内心的协调而非表面的相同。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阐述君子在差异中寻求和谐的处世智慧。
《礼记·中庸》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提出“中和”作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原则。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隋)
通过“雍和”“大和”等乐章名称,体现古代祭祀中“和”的礼仪与文化象征。
贾岛《义雀行》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以雀鸟的“和”行为喻人间的仁义与和谐。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和”在治理与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通过“和”的隐喻,说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