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就业岗位指标是政府或企业为促进就业而设定的量化目标,主要用于衡量就业工作成效。其具体内涵和作用如下:
开发就业岗位指标通常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或项目实施新开发的就业岗位数量,是评估就业工作的重要量化指标。
政府绩效考核
政府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开发就业岗位数作为考核城镇就业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与新增就业人数、失业率等指标共同构成综合评价体系。
企业招聘目标
企业为完成社会责任或政府项目要求,会设定年度开发就业岗位的目标,例如某街道社保所需完成4268个岗位开发任务。
专项计划指标
针对特定群体(如贫困劳动力、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就业援助计划,会设定专项开发岗位指标,如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要求开发4700个就业岗位。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指当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人员总和;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总和;
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人数 :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困难群体人员实现就业的总和;
落实再就业政策情况 :享受政策扶持人数与再就业人数的比例。
某地区2024年就业服务工作目标中,计划开发就业岗位4268个,实际完成576个,完成率为13.5%。若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200人,则该指标完成情况需结合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综合评估。
意义 :通过量化指标推动政府和企业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挑战 :需平衡岗位质量与数量,避免形式主义,同时关注就业者的长期稳定性和技能提升。
综上,开发就业岗位指标是就业工作的重要量化工具,需结合政策目标、企业需求和实际执行情况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