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录取分是指在某次招生中,被录取考生中分数最低的那位考生的成绩。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考生群体范围
最低录取分仅针对被该校录取的考生群体,反映该校在该次招生中的录取门槛。
分数线性质
该分数是所有被录取考生中排名最后的成绩,高于此分数的考生均能被该校录取。
录取线
指省级招生部门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分数划定的全省统一分数线,所有考生需达到该分数才能参与该校的投档。 *例如:某省本科一批录取线为680分,某高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为700分,但该校最低录取分可能为690分。
最低录取分
仅反映该校的录取情况,与全省统一分数线无直接关联。不同院校、专业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招生计划与提档比例
院校按招生计划数的105%-120%提档,若考生分数分布集中,最低录取分可能接近或高于调档线。
特殊招生类型
自主招生、定向就业生、少数民族预科等特殊类型招生可能降低该校的最低录取分。
志愿填报参考
最低录取分可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帮助判断该校的录取竞争压力。
录取规则理解
体现平行志愿的竞争机制:分数越高,报考该校的考生越多,录取名额可能更充足。
假设某高校某专业招生计划为100人,按120%提档,则需录取120人。全省考生按分数排序后,该校录取的最低分数即为最低录取分。若该校实际录取118人,则最低录取分对应第118名考生的成绩。
综上,最低录取分是高校内部录取结果的体现,需结合招生计划、提档比例及特殊政策综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