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牌名“忆江南”,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信息:
别称
《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起源
本为隋唐时期教坊曲名,原称《望江南》,后因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广为流传而得名。
格式特点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可加衬字),宋人多改为双调。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他词人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 三、词牌功能
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韵律和节奏,如《忆江南》的五句三平韵结构,使不同词人能在此基础上填词创作,形成独特风格。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涵盖词牌的起源、代表作及格式特点,供全面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