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冲刺阶段是指高校为推动毕业生就业而开展的关键时期,通常出现在毕业季前的最后阶段(如2024年5月至7月、2025年5月等),旨在通过集中行动解决就业难题,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具体特点如下:
时间节点
多数高校的冲刺阶段集中在离校前1-3个月,例如2024年5月至7月、2025年5月等。
核心目标
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毕业生100%就业;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学业任务;
实现党委确定的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质量。
政策宣传与指导
深入解读就业政策,开展分类施策(如专项计划、补贴申请等);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通过讲座、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职业方向。
精准帮扶与资源拓展
对重点群体(如贫困生、少数民族、残疾生等)实施兜底帮扶;
与校内外企业合作,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拓展就业岗位资源;
增加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三支一扶”岗位供给,扩大招聘规模。
机制保障与监督
落实“一把手”工程及双组长制度,明确分工协作责任;
建立就业工作专班,定期调度推进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行动誓师大会
通过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激发学生就业积极性,例如山西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校曾召开“百日冲刺”行动誓师大会。
家校合作与思想引导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数据与成效
全国多所高校通过冲刺阶段行动,新增就业岗位数以万计,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
坚守原则 :在推进过程中需平衡政策落实与风险防控,不碰红线;
精准施策 :根据学生专业、就业意向等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就业工作冲刺阶段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关键节点,需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确保毕业生顺利过渡到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