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根据评估标准和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常见分类方式:
基础等级
AAA级 :最高等级,表示企业信用极好,风险极低,偿债能力极强
AA级 :次高级别,信用优秀,风险较低,偿债能力强
A级 :中等信用等级,信用良好,风险适中
BBB级 :中等偏下信用等级,信用状况一般,风险中等
BB级 :信用质量较差,风险较高
B级 :高风险等级,信用较差,偿债能力较弱
CCC级 :极高风险等级,信用极差,风险极高
C级 :违约风险等级,表示企业已违约或无法偿还债务
D级 :最低等级,表示企业无法偿还债务
修正体系
在主要等级(如AA至CCC)之间,可用“+”或“-”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基础等级
AAA级 :信用极好,风险极低
AA级 :信用优秀,风险较低
A级 :信用良好,风险适中
BBB级 :信用一般,风险中等
BB级 :信用较差,风险较高
B级 :高风险等级,信用较差
CCC级 :极高风险等级,信用极差
CC级 :违约风险等级
C级 :信用最差
扩展体系
部分机构将B、C级扩展为BBB、BB、B和CCC、CC、C六级,形成三等九级。
评级标准 :主要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如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经营状况(如盈利能力、成长性)、管理能力(如治理结构、战略规划)及社会责任。
应用场景 :
金融机构用于信贷审批、风险控制
政府部门用于政策扶持、市场准入
投资者用于决策参考
不同评级机构(如中诚信、联合资信等)可能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导致具体评级结果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