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 :以“咬定青山”和“破岩立根”展现竹子不屈服于自然环境的顽强生命力,后两句通过“千磨万击”和“任尔风”的对比,突显其坚韧品格。
《新竹》- 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赏析 :通过新旧竹的对比,体现竹子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的特质,隐喻家族或社会的延续性。
《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赏析 :以“千花百草凋零”反衬竹子的坚韧,展现其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生机的特性。
《绿竹筠》- 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赏析 :用夸张手法表达对竹子清高品格的推崇,成为文人士大夫雅俗共赏的座右铭。
《绝句》- 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 可怜今夜月,不愿下西厢。 赏析 :通过“竹影和诗”的意象,隐喻知音难寻的孤独感,同时借竹的清幽表达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满江红·咏竹》- 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 > 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 赏析 :以“不种闲花”强调竹子的自律性,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风》- 李峤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村居苦寒》- 白居易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题李次云窗竹》- 钱起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 总结 :竹子气节的诗词多通过拟人化手法(如“咬定青山”“虚心待凤”)和意象组合(如“千磨万击”“薪火相传”),将自然特性升华为人格象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高风亮节”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