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其最早雏形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后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最终形成现存建筑。具体历史沿革如下:
初始建设
岳阳楼前身为三国时期(220年前后)东吴将领鲁肃所建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期更名为“巴陵城楼”。
多次重建与重修
东晋至南朝 :公元426年南朝宋元嘉三年重修巴陵城楼,成为观赏性建筑。
唐代 :李白赋诗后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 :滕宗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主持重建,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后名声大噪。
现存建筑特点
现存岳阳楼为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保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内涵,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综上,岳阳楼虽始建于东汉,但真正名扬天下的是北宋时期的重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