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专业赤泥的选铁工艺选择,综合多个研究案例和技术规范,可参考以下要点:
磁化焙烧—磁选工艺
该工艺通过磁化焙烧将赤泥中的铁元素转化为高磁性的磁化铁,再经磁选分离回收铁精矿。研究表明,当焙烧温度控制在750℃、时间20分钟、掺碳量6%、磁选次数2次、磁感应强度0.1T时,铁精矿品位可达62.36%,回收率49.60%,硫含量0.273%,工艺效果显着。
浮选与磁选结合
部分研究提出浮选预富集与单一强磁选结合的工艺,通过浮选初步富集铁元素,再利用磁选高效分离。例如,广西某项目采用此方法将全铁品位提升至30.74%,为后续深度还原提供了优质原料。
焙烧条件 :750℃是关键温度,确保铁元素充分磁化。
掺碳量 :6%的掺碳量可提高磁化效果。
磁选参数 :磁感应强度0.1T、磁选次数2次可平衡回收率与精矿品位。
根据生态环境部规范,赤泥利用技术需满足: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择工艺,如广西采用干法处置技术改善堆存条件。
污染控制 :通过外加助剂(如粉煤灰、石膏)固定碱类污染物,避免二次污染。
资源综合利用 :优先选择可回收材料(如道路填充、建筑材料),避免混入无关废物。
单一强磁选 :成本低、效率高,但需配合预富集工艺。
湿法选铁 :可处理高碱赤泥,但能耗较高,且需处理尾矿污染。
专业赤泥选铁应优先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结合工艺参数优化和环保措施。对于特定场景(如广西赤泥),可探索浮选预富集与磁选结合的路线。同时,需遵循生态规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