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7月,中国境内共有 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涵盖多个层级和功能定位,具体如下:
全面试点重点推进型
上海自贸区(2013年设立,覆盖浦东新区)
广东自贸区(2015年设立,含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
海南自贸区(2018年设立,定位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港)
沿海对外贸易型
福建自贸区(2015年设立,聚焦两岸经济合作)
浙江自贸区(2017年设立,服务国家能源保障安全)
山东自贸区(2017年设立,推动中日韩经济合作)
边境省份型
辽宁自贸区(2015年设立,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
黑龙江自贸区(2015年设立,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云南自贸区(2015年设立,深化与东南亚合作)
广西自贸区(2015年设立,推动沿边开放)
其他特色区域
天津自贸区(2015年设立,聚焦融资租赁、高端制造)
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2020年新增临港新片区)
数量变化 :2024年7月前共有22个自贸区,较2015年新增6-8个(如北京、湖南、安徽等)。
功能定位 :各自贸区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形成金融、贸易、制造、科技创新等多领域试点,例如北京自贸区探索数字贸易规则,湖南自贸区聚焦先进制造业。
我国计划进一步扩展自贸区覆盖范围,探索更多领域开放,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以上信息综合了国务院批复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数据截至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