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改革始于2014年,分批次推进,目前全国已有34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实施改革,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014年-2017年:第一批改革(试点阶段)
上海、浙江两省率先启动,采用"3+1+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选考科目),并推行七选三选课模式。
2017年-2020年:第二批改革
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省实施,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3"模式(3门统考+3门选考科目)。
2018年-2021年:第三批改革
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江苏、福建、广东8省启动,实行"3+1+2"模式,强调综合素质评价。
2019年-2022年:第四批改革
陕西、宁夏、云南、广西、甘肃、新疆、青海7省推行"3+1"模式,简化选考科目。
2024年:第五批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第五批试点,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3+1+2"模式,全面取消文理分科。
2025年1月 :四川、河南、山西、内蒙古、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省首次采用"3+1+2"模式,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
特殊政策调整 :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类专业不再提科目要求,为文科生提供新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分类考试与综合评价结合,降低对文理科的单一评价标准。
优化专业录取 :高校可根据自身特色调整选考科目要求,如中医学类对文科生的开放。
适应社会需求 :动态调整选考科目,培养多样化人才。
以上信息综合了教育部官方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涵盖截至2025年4月的最新改革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