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剥莲蓬的诗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全词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诗以“卧”字为妙,生动描绘了小孩趴在溪边剥莲蓬的纯真姿态,展现其活泼、顽皮的天性,成为描写儿童形象的经典名句。
全词背景
该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因长期未得志,他通过描绘农村生活侧面表达抗金理想。全词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景物,勾勒出乡村宁静氛围,同时通过兄弟三人不同活动形成对比,突出儿童的天真与生活趣味。
白居易《池上》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描写儿童采莲的活泼场景,与剥莲蓬的劳作形成对比。
王昌龄《采莲曲》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通过采莲者的视角,展现儿童与自然的互动。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以鱼戏莲叶的动态画面,反衬儿童采莲的欢快。
以上诗句均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儿童与自然、劳动的互动,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