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企改革近年来围绕产权多元化、市场化、功能化三大方向展开,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机制创新和功能优化升级,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包括:
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资产变现、产权转让、交叉持股、吸引公众参股、经营者/员工持股、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例如,深圳能源、燃气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战略投资者引入
引进中央189家大企业集团、国内百强及民营企业参与重组,通过减持国有股权、出让控制权、内部整合等方式推动重组。2024年,深圳有9户一级企业整体改制,10户列入产权多元化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经营者市场化选聘,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猎头推荐等方式选拔优秀管理人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
长效激励机制
推出经营者及核心骨干持股计划,结合绩效考核授予股权,激发管理活力。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按照“产业第一”方针,调整国有资本投向,推进能源、燃气、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改革,同时退出非核心领域。
功能化改革
承担城市公共服务职能,如深圳能源、燃气等企业通过市场化运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政策体系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1个配套方案,明确国有经济进退路径和监管体系。
改革成效 :截至2024年,深圳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比例达83.5%,资产证券化率达57.1%,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圳样本”。
通过以上措施,深圳国企改革既坚持市场化方向,又注重服务城市战略,形成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国有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