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作为教育与旅游的融合业态,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需从多方面规范和优化。以下是具体路径:
制定全要素标准
建立涵盖准入资质、课程设计、安全保障、服务流程等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明确研学机构、导师、课程内容等核心要素要求。
分阶段设计产品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分层产品:小学以乡土乡情为主,中学融入学科知识,高中侧重省情国情或职业体验。
严格准入机制
教育部门联合文旅、人社等部门组建监管机构,对机构资质、师资力量、课程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建立“准入+退出”机制。
加强过程监管
通过定期检查、投诉举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研学项目实施动态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行为。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设立专用投诉渠道,对接家长反馈,快速响应处理研学机构不达标问题。
以研学为核心
课程需结合教育目标设计,避免单纯娱乐化。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农业体验、科技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意识。
差异化产品供给
提供自然科普、文化传承、职业体验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需求。
融入科技与国际化
利用VR/AR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智能安全管理系统,拓展国际研学合作,提升体验的科技含量和跨文化认知。
校社协同机制
鼓励学校参与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形成教育机构、研学基地、导游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行业自律与评价体系
推动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对服务进行跟踪测评。
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优质研学线路开发、师资培训,整合教育资源,降低学生家庭负担。
通过以上措施,研学旅行将逐步实现从“游而不学”到“学游并重”的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