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
GDP增长率
反映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
$$text{GDP增长率} = frac{text{本期GDP} - text{上期GDP}}{text{上期GDP}} times 100%$$
可从供给(如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和需求(如消费、投资、净出口)两方面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反映城乡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趋势,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衡量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反映生产环节的成本变化。
通货紧缩率
物价水平下降速度,与经济衰退密切相关。
失业率
衡量劳动力未就业比例,常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
一定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活动的人数比例,反映经济活力。
居民消费支出
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进出口贸易额
一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反映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国际收支平衡
净出口(出口-进口)与储备资产的变动关系,体现对外经济稳定性。
货币供应量(M0/M1/M2)
M0:流通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
反映经济中的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通货膨胀率
通过CPI或PPI计算,衡量物价水平上升速度。
利率与汇率
利率:资金成本和储蓄收益的基准
汇率:货币相对价值的指标。
财政收支
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规模及结构,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实现程度和市场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额
用于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货币支出,体现投资活跃度。
这些指标从不同维度刻画经济运行状况,如GDP反映总量,CPI反映价格水平,失业率体现就业质量,进出口显示对外贸易活力等。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公众可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判断经济趋势并制定相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