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财务工作需在保障财务稳健性的同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以下是具体建议:
账务核对与合规性
每月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明细与银行对账单,及时处理差异;
严格审核发票,区分现金/银行结算类型,完善票据管理。
存货与成本管理
月底清查库存商品,结合销售与进项发票核算成本,防止库存负数或成本异常波动;
对低效资产进行评估,通过出售或置换优化资产结构。
加速资金回笼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通过账龄分析分类催收,缩短回收周期;
与供应商协商延期付款,优化应付账款结构,实现“早收晚付”。
资金预测与预算调整
重新评估现金流安全边际,制定灵活的预算方案,覆盖疫情后的收入波动;
建立应急资金池,应对可能的收入中断风险。
把握财政支持政策
及时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补贴、贷款、社保减免等政策,申请相关资金支持;
熟悉捐赠、疫情专项支出等税务筹划方法,降低税负。
成本削减与效率提升
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推行灵活用工政策,减少不必要开支。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利用智能风控工具监控报销行为、供应商信用等风险指标;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异常交易及时干预。
财务报告与决策支持
加强财务分析,运用比率分析、现金流预测等工具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定期与外部审计机构合作,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推广全流程线上化操作,通过电子税务局实现税费申报、发票管理;
建立远程办公流程,保障财务工作的连续性。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在稳定财务基础的同时,提升抗风险能力,为疫情后的复苏奠定财务保障。